![]() |
|
糧食、油料檢驗粗蛋白質測定法 | |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糧食、油料檢驗 粗蛋白質測定法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eeds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crude protein UDC (633.1+633.85).001.4 GB 5511-85 本標準適用于商品糧食、油料中粗蛋白質含量的測定。 1 儀器和用具 1.1 凱氏燒瓶:50ml; 1.2 圓底燒瓶:1000ml; 1.3 萬用電爐; 1.4 錐形燒瓶:100ml; 1.5 微量滴定管:5ml、刻度0.01ml; 1.6 容量瓶:50ml; 1.7 移液管:5ml; 1.8 量筒:10ml; 1.9 洗耳球; 1.10 凱氏微量蒸餾裝置(見下圖)、膠管等。 凱氏微量蒸餾裝置圖 1-蒸餾瓶;2-冷凝管;3-承接瓶;4-回流管-5-漏斗; 6-活塞; 7-簧夾;8-燒瓶 2 試劑 2.1 濃硫酸-過氧化氫-水混合液(2:1:3):在100ml水中緩慢加入濃硫酸200ml,冷卻后再加入30%過氧化氫300ml,混勻備用。此液存放陰涼處可保存一個月。 2.2 混合催化劑:硫酸銅(CuSO4·5H2O)10g,硫酸鉀(A.R)100g,硒粉0.2g,在研體中研細使通過40目篩,混勻后備用; 2.3 40%氫氧化鈉溶液; 2.4 2%硼酸溶液; 2.5 0.01N鹽酸溶液; 2.6 甲基紅乙醇溶液:0.1g甲基紅溶于75ml 95%乙醇中(先在研缽中加乙醇研磨); 2.7 次甲基藍乙醇溶液:0.1g次甲基藍溶于80mL95%乙醇中。臨用時將以上兩液按2:1比例混合即成。在酸域呈紫紅色,在pH5.5時溶液無色,在堿域呈綠色。 3 操作方法 3.1 消化 按照含有10~30mg粗蛋白質計算試樣用量,一般可稱取試樣0.2~0.3g(W,精確到0.0001g),用蠟光紙卷著倒入50ml凱氏燒瓶中,加混合指示劑1g,同時加入硫酸-過氧化氫-水混合液3~5ml,稍加振搖,斜置于電爐上,在通風櫥內加熱進行消化。開始時用低溫加熱,勿使瓶中泡沫超過瓶肚的三分之二,待泡沫減少和煙霧變白后再增加溫度保持微沸。消化到溶液呈淺藍綠色的透明狀時,再繼續加熱沸騰10min,取出待消化液冷卻至室溫后,加水10~20ml,再待溶液溫度降到室溫后,干凈地轉入50ml容量瓶中,加水稀釋至刻度,混勻備用。 3.2 蒸餾 按照凱氏微量蒸餾裝置圖的安裝進行蒸餾和吸收。 在燒瓶8內加水400ml和少量碎玻璃片,加5滴混合指示劑,加幾滴酸液使水呈紫紅色,連接4,1,2,并檢查有無漏氣處。 量取30ml 1%硼酸溶液注入錐形瓶3內,加混合指示劑2滴,使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下1cm處。量取稀釋的消化液5ml,由漏斗5注入瓶1內,再加入10ml,沖洗漏斗5。量取40%氫氧化鈉溶液1ml,提起活塞注入瓶1內,立即用水2~5ml沖洗漏斗5,旋緊活塞。這時瓶1內溶液總體積不要超過其容量的一半。 打開簧夾7,關閉活塞6,加熱燒瓶8,待瓶1內溶液開始沸騰時開始計時,經2min降低瓶3,使冷凝管下端露出液面,再蒸餾1min后,用水沖洗管下端。 蒸餾結束后,掐緊簧夾7,斷絕蒸汽,使瓶1內溶液全部吸入管4中,放松簧夾7,從漏斗5加入蒸餾水40~50ml,再通蒸汽加熱和回流,將瓶1洗滌一次備用。 3.3 滴定 用0.01N鹽酸溶液滴定瓶3中的吸收液,滴至溶液出現淺紫紅色為止。 為消除試劑誤差,除不加試樣外,按照上述操作方法,做一次空白試驗。 4 結果計算 粗蛋白質的干基含量按下列公式計算: 粗蛋白質(干基%) 式中:V――蒸餾時取用稀釋的消化液體積,ml; V1――實驗用去的鹽酸溶液體積,ml; V0――空白試驗用去的鹽酸溶液體積,ml; N――鹽酸溶液的當量濃度,N; 14――每毫克當量鹽酸相當于氮的克數; P――蛋白質換算系數(小麥5.7,其他谷物及豆類6.25); W――試樣重量,mg; M――試樣水分百分率,%。 雙試驗結果允許差:粗蛋白質含量在15.0%以下時,不超過0.2%;粗蛋白質含量在15.1%以上時,不超過0.4%。求其平均數,即為測定結果,測定結果取小數點后第一位。 注:①消化過程中,若硫酸損失過多時,可酌量補加硫酸,勿使瓶內干涸。 ②消化液加入稀釋后,應及時進行蒸餾,否則應保存消化液,臨用時加水稀釋。 ③加入蒸餾瓶1內的堿液,必須過量。 ④也可使用由0.2%甲基紅乙醇溶液1份和0.2%溴甲酚綠乙醇溶液5份配制的混合指示劑(臨用時混合),終點為灰紅色。
附錄A 大豆水溶性蛋白質測定法 (補充件)
A.1 儀器和用具 1.1 粉碎機; 1.2 磨口帶塞錐形瓶:500ml; 1.3 振蕩器:國際型; 1.4 容量瓶:250ml; 1.5 離心機,附50ml離心管; 1.6 玻璃漏斗; 1.7 錐形瓶、移液管; 1.8 其他儀器和用具與本標準第1章同。 A.2 試劑 所用試劑與本標準第2章同。 A.3 操作方法 A.3.1 試樣制備:將大豆粉碎使90%以上通過60目篩。 A.3.2 提。悍Q取粉碎試樣5g(W,精確至0.01g)于磨口帶塞錐形瓶中,加水200ml,搖混使均勻分散,然后在25~30℃溫度下振蕩2h,取出后將混合液轉移至25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釋至刻度,混勻后靜置1~2min,將上層清液倒入離心管中,在每分鐘轉數1500轉的離心機中離心10min,再將離心液用快速濾紙或玻璃纖維過濾,收集清晰濾液于錐形燒瓶中,即為樣品水溶性蛋白質測定液。 A.3.3 定氮:吸取測定液10ml于50ml或100ml凱氏定氮瓶中,按本標準3.1、3.2、3.3步驟進行消化、蒸餾、滴定。記下滴定樣品液及空白液消耗鹽酸的數量。 A.4 結果計算 水溶性蛋白質含量按下列公式計算: 水溶性蛋白質(干基%)= 式中:V1――滴定5ml樣品液消耗鹽酸體積,ml; V0――滴定5ml空白液消耗鹽酸體積,ml; N――鹽酸溶液的當量濃度,N; 0.014――每毫克當量氮的克數; 6.25――大豆含氮量換算成蛋白質系數; 10――吸收提取液進行消化的體積,ml; 250――總提取液的體積,ml; 5――吸收消化液進行蒸餾的體積,ml 50――總消化液的體積,ml; W――試樣重量,g; M――試樣水分百分率,%。 雙試驗結果允許差不超過0.4%,求其平均數,即為測定結果。測定結果取小數點后第一位。 注:①大豆氮可溶解指數(%)的計算方法是:以所測得的大豆水溶性蛋白質(%)除以大豆總蛋白質(%),再乘以100即得。 ②本方法采用樣品制備方法及提取方法使測定結果較為穩定,但如因粉碎樣品細度達不到要求,即可采用稱取試樣5.00g于研缽中,加5ml水,用手研磨10min,將混合物用200ml水轉移至250ml磨口瓶中,再在振蕩器上振蕩30min,然后同本標準的3.2進行定容、離心、過濾、定氮。
附加說明: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提出。 本標準由商業部糧食儲運局負責起草。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高修吾、楊浩然、吳艷霞、呂桂芬。 |
||
上一篇:GB 1355-86 小麥粉 代替:GB1355-78 下一篇:糧食、油料檢驗脂肪酸值測定法 |
|